蔚蓝星球基金是以公益组织的海洋保护战略共识为基础,以构筑国内海洋保护战略合作平台为目标的资助型项目。该项目通过为国内海洋保护力量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与能力建设支持,促进开展具有影响力的保护行动、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支持跨领域合作,从而保护我们共有的海洋家园。蔚蓝星球基金支持活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保护行动、科研、宣传与教育等。2018年正式启动,资助的内容包括可持续渔业与养殖业,海洋保护地与濒危物种和净塑海洋三大议题,截至目前共支持了27个海洋保护项目。
在中纺亿联的支持下,一个地球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合作开展渤海湾鳗草床及社群共管的探索,并对以日本海马(Hippocampus mohnikei)、东亚江豚(Neophocaena sunameri)为代表的濒危海洋生物进行重点保护。
同时,一个地球与合作机构和顾问专家制定了公民科学项目的计划,以汇泉湾、前海湾、银海大世界潜点作为近海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点。前期资料收集工作按计划进行中,为后续公众科普教育活动打下基础。公民科学数据库建设相关工作也正在跟网络公司就具体事项进行沟通。青岛近海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课程也已于2020年秋季面向中学生开展。团队在青岛新世纪小学、金家岭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了科普讲座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超过百人。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的珊瑚礁正在面临大范围的衰退,中国的珊瑚礁也毫不例外。海南岛是中国岸礁的主要分布区域,珊瑚礁发育较好,以三亚为代表的海南南部在上世纪60年代的活珊瑚覆盖率高达80-90%。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将导致整个海南岛的珊瑚礁出现了严重的衰退。根据2018年的调查数据,整个三亚的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已经降到了11%,珊瑚礁生物资源逐渐枯竭,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受损。
2020年起,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通过修建珊瑚苗圃和幼苗底播等传统珊瑚礁修复手段对衰退中的珊瑚礁进行人工干预修复,以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同时,在详尽的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围绕珊瑚礁,开展一系列的海洋科普活动,从而达到促进珊瑚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2021年,为了支持中国海洋保护的本土力量在后疫情时代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伙伴共同发起了“后疫情时代援助计划”,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机构提供了应急资金,并根据大家的需求定制了贯穿全年的培训课程,共同为海洋保护添砖加瓦。在“后疫情时代能力培训计划”中,培训老师针对传播、筹款、社区参与和项目管理等重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分享。希望在这后疫情时代,海洋保护的各个本土力量能与我们并肩前行,共创更辉煌的未来。
三亚净塑城市项目致力于以下两个目标:
目标 1:2022年,减少三亚市试点区域30%塑料污染;
目标 2:2025年,通过推广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三亚市减少50%塑料污染。
一个地球于2019年开始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净塑工作,旨在通过建立示范项目,打造最佳净塑实践案例,同时开展公众意识提升活动及塑料垃圾捡拾与社区扶持工作。减少社区的海滩塑料垃圾总量,在提升社区居民的海洋保护意识的同时,增加部分社区居民收入。
1. 于2021年1月完成试点区域基线调研报告,该报告识别该区域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种类及去向。于5月份与当地政府、创新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伙伴举办项目研讨会,发布并解读调研报告,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行动方案;
2. 截止至2021年11月,一个地球连续两年支持当地伙伴在三亚市各区开展净滩活动超过200场,参与人数累计超过一千人,共清理海洋垃圾约30,000公斤,其中塑料垃圾约22,000公斤,占比超过73%。